中国经济发展网

网站首页

中国经济发展网

实现碳中和——创新、协作、经验,谁都少不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10 19:31:35  来源:中国经济发展网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深度脱钩即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了以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通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耗规模,以及加大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力度两方面着力。我国的低碳发展,不仅限于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推进,更在于企业如何应对伴随这一经济结构性变革而来的机遇和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加快进度,始于当下。中国的碳排放来源于发电端和工业端,随着城镇化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的碳排放也逐日增加。GE目前业务横跨能源、航空、医疗三大版块,通过行业解决方案来提升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碳排放,构筑低碳未来始终是我们创新的动力。在中国全力向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目标努力迈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能发挥GE的专业优势,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中国的碳中和进程。”

近日,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GE在中国的发展计划不谋而合。


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

YICAI: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GE在能源领域有哪些前沿技术的投资,以帮助客户实现脱碳?

向伟明:目前,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电力由GE的发电设备产生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长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开发、运营多种能源形态的行业经验,使我们能很好地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规划、实施能源转型,帮助我们的客户应用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GE在相关领域一直以来积极地进行研发和投资,以破解能源转型的‘三难困局’,即能源的可及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仅在2020年,GE全球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资就超过了15亿美元。目前,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发电领域的专业解决方案,正帮助世界各地客户逐步实现增效减排的目标。

比如面对当前全球风电机组技术发展的大型化趋势,GE研发推出了单机功率达5.3兆瓦的Cypress柏树平台陆上风电机组,以及单机功率可达13兆瓦的Haliade-X海上风电机组,使客户能以更少的风机发出更多的电力,满足提升风电场效益挑战的需求。

在燃气发电领域,GE的HA级燃机,在灵活性、运行效率、环境和经济绩效等指标都处于行业领先。我们认为在天然气发电支持下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正在进行的煤改气转型是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中国首台HA级机组已经在华电天津军粮城电厂实现投运,用的就是GE的9HA.01燃气轮机。

与此同时,GE全球的研发团队也在持续探索新燃料应用前景。最新的一项成果是我们成功突破了在HA级燃机实现50%氢混合燃料的燃烧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将氢这一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与氧气结合燃烧,能实现近乎零的碳排放。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Long Ridge电厂,将是首座实现这一低碳变革的GE HA级电厂。

YICAI:您提到天然气和氢气混合燃料的使用,我们注意到这也是GE在最近发布的《加速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增长,及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中提到的脱碳途径之一,能否进一步谈谈白皮书里关于如何更好实现碳中和的途径?

向伟明:如我前面所讲,GE在发电领域有着长期的经验,我们了解技术,了解客户,始终坚持为市场推出具有成本效益和规模化的能源解决方案。白皮书体现了GE对于能源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和努力,其中详细介绍了天然气发电在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支持和加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概述了使用低碳和零碳燃料(包括氢气),以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来实现天然气发电更低碳足迹的多种技术途径。我希望这些信息能引发更多相关政府机构及行业伙伴对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共鸣,也由此能促进更深层次的合作。

YICAI: GE如何支持中国的清洁能源转型战略?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是怎样的合作形式?

向伟明:当前,能源发展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推进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和更清洁的能源结构迈进,这是我们积极参与中国清洁能源建设的动力。GE拥有支持多种能源类型,覆盖从发电端到消费端的技术解决方案,参与了中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能源项目建设,并将持续为中国引入最先进、最适合的技术设备,提升本地服务和供应链能力,助力中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天然气发电领域,我们为中国超过100个燃气电厂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广东、江苏、以及京沪等地区实现更清洁的电力生产。而GE当前最高效的9HA燃机,已经在天津的华电军粮城电厂投入商运。作为华北地区“煤改气”的主要项目之一,电厂预计比同类机组每年减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减少17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

在风电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量市场,我们不仅引入业界领先的风电技术设备,还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发,并设立、升级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比如我们的沈阳风电工厂是GE全球唯一一个具备生产GE全系列陆上风电机组,而即将落成的广东揭阳海上风电总装基地则将是全球第二条具备生产GE迄今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Haliade-X产线。针对中国特有的中低风速,我们相应研发了GE 2.5-132陆上风机,在河南濮阳生产,满足中东南部地区开发低风速风场的需求。

实现“碳中和”不能单靠一家之力来完成,而需要“协作共赢”。在投资中国供应链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与电力客户、上下游设备和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合作,希望能更好地促进能源产业链的升级,使绿色能源转型之路能走得更扎实、更长久。GE与多年的合作伙伴哈电集团几年前就开始推动重型燃机的本土化制造,并于2019年正式组建重型燃机合资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合资公司为客户提供真正的本土化制造与一站式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为客户降低成本,满足及时的低碳能源解决方案。

YICAI:上面提到的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在GE其他业务板块,是否也有相关碳中和的承诺?

向伟明:帮助航空业客户减少碳排放,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碳足迹,也是GE在航空领域的产品核心价值。目前,全球共有37700台在役的,由GE及我们合资公司生产的商用喷气发动机。我们坚信,未来航空不仅意味着更快、更智能、更安全的飞行,也意味着更清洁、更环保、更可持续的飞行。

也正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过去25多年里推出的创新技术,已经帮助全球航空行业实现了客均碳排放量水平相较于1990年下降了50%。目前,我们的LEAP、GEnx、GE9X等发动机,在燃油效率、碳排放、噪音等方面都较前一代有明显的提升。比如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最大推力商用喷气发动机的GE9X,其发动机的油耗就比GE90低10%。未来,我们也正与合作伙伴积极探索,比如混电式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将有望能比当前的LEAP发动机提高20%的燃油效率,减少同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YICAI:为实现上述目标和计划,GE还有哪些举措?

向伟明:GE全球已经提前实现了在 2011 年至 2019 年间将所有场所碳排放减少了 21%的目标。我们在去年宣布了在 GE全球的 1000 多个工厂、测试基地、仓库和办公点,实现在2030年运营碳中和的目标。我们也于去年宣布退出新建煤电市场。

此外,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对前沿技术及产品的投资和研发。正如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所说,“全球脱碳目标正在重塑未来几十年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而GE将带领我们所在的行业加速能源转型。”我们对于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有着长期的承诺,将通过持续深化“本土化2.0、战略合作伙伴、连接全球”三大战略,携手本地合作伙伴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助力中国“碳中和”之路。

广告位
广告位